程子名字好听吗(诚字起名)

2023-08-15 07:20:52
八字起名网 > 八字起名 > 程子名字好听吗(诚字起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程子名字好听吗,以及诚字起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普及域外汉学:记宜阳县张乌镇程子村小学研学行

来源:域外漢學研究中心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世说新语》

2023年5月27日,由洛阳市裕州文化经济促进会主办,人文学院域外汉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教育帮扶活动在人文学院开启。宜阳县张坞镇程子村小学95名师生,洛阳市裕州文化经济促进会10余人,人文学院罗子俊院长,中文系主任王蓉老师,域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秦晶晶老师,志愿者17人,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学活动。在人文学院域外汉学研究中心,罗子俊院长向洛阳市裕州文化经济促进会褚金言秘书长,程子村小学杜洪涛校长等人,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域外汉学研究中心在社科普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王蓉老师和4-6年级的学生,关于馆藏绘画作品进行了互动交流,志愿者给小学生们分发带有“域外汉学研究中心”徽章的精美信封留作纪念。

在域外汉学研究中心志愿者团队的带领下,程子村小学的师生还参观了河科大校园、中国道路体验中心、昆虫标本馆和美术馆。中午,小学生们在嘉园餐厅品尝体验了大学食堂的精致美食。

在人文学院域外汉学研究中心,秦晶晶老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述馆藏精品。秦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学过的古诗以及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王维、高适等等。当问到同学们会背什么古诗的时候,好几个同学都自信的举起了手,落落大方的背出了贺知章的《咏柳》、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的《绝句》等等。

同学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在秦晶晶老师的介绍下,大家知道了日本流行的版本是“举头望山月”,一个“明月”、一个“山月”,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中国唐诗在流传域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秦老师从日本汉学家赖山阳用汉文撰写日本历史,让同学们了解到汉字在日本的影响力与魅力。从日本画家藤岛耕山笔下憨态可掬、温柔和顺的“老虎”,让同学们知道了没有老虎的日本,日本画家怎么来画虎。

在参观的最后环节,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分发了印有“域外汉学研究中心”印章的信封,希望他们能够把心中所想所念,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写进信中,伴随着他们正值灿烂绚丽的青春一同,勇敢努力地追随光所在的地方。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域外汉学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只有回望历史来路、汲取历史智慧,我们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人文学院域外汉学研究中心,作为洛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希望把域外汉学从学术高地引入普通民众之间,引入中小学生之间,让普通民众和中小学生了解域外汉学,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在域外的发展与影响。播下一粒种子就是播下一片希望,有时一粒小小的种子,经过风雨的洗礼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有时一粒小小的种子,经过雨露的浸润就能变成美丽的花朵。此次为宜阳县张乌镇程子村小学的同学们准备的专场活动,相信会为同学们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文化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文化滋养中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彰显独特的男孩名字 好听稀少重名不多

来给2021年男孩起一个好听稀少的名字,那么这样起出来的名字不仅能很好的彰显独特性,如下就是有关彰显独特的男孩名字,好听稀少重名不多,供大家参考一二。

彰显独特的男孩名字 好听稀少重名不多

  彰显独特的男孩名字 好听稀少重名不多

  星奇

  星:夜间天空中发光的星星,引申为明亮、美丽、吉祥、幸福长久的含义。奇:少有、少见,特殊、特别。象征罕有。意为特殊、稀有。

  章霖

  章:指乐曲的一段,人名用章字,大多取其文章、文采、文才等意义。霖:本义为久下不停的雨。引申为福满乾坤,恩泽万世。

  劲松

  劲:指力气,力量;精神,兴趣。意指强壮、强大、斗志昂扬之义。松:松科植物的总称,百木之长。引申为坚韧不拔以及富有顽强的生命力等含义。

彰显独特的男孩名字 好听稀少重名不多

  景澄

  景:指亮光或日光。又引申指景象或风物,以及表示大或仰慕之义。澄:意指水清,清澈,透明,后也引申指搞清楚,弄明白。

  洪森

  洪:本义为大水。引申为博大、浩瀚等含义。森:指树木丛生的现象,后也形容其他事物的众多、茂盛或森严,幽暗。

  奇玮

  奇:少有、少见,特殊、特别。象征罕有。意为特殊、稀有。玮:美丽的玉。引申为温良、美好、杰出、卓越等含义。

彰显独特的男孩名字 好听稀少重名不多

  正诚

  正:本义为不偏斜,平正。引申为正人君子、正直无私、正气凛然等含义。诚: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成,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

  朗晨

  朗:意为明亮、响亮、爽快、清白。晨:本义为星名,即房星。引申为朝气蓬勃、活泼开朗等含义。

  乐杭

  乐:意为喜悦,愉快。又意为音乐。杭:意指方舟,船。杭也是今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

貌丑又矮小的襄城此人,为何能赢得诸多名人青睐?

貌丑又矮小的襄城此人,为何能赢得诸多名人青睐?‖老家许昌
文‖窦永革

康熙五十年(1711),河南省举行乡试,御史徐树庸是主考官。在这以前,徐树庸对襄城此人就很欣赏和器重,已经把他视为自己的弟子了。

这次乡试,徐树庸想帮助此人取得功名。他想效仿六百多年前北宋欧阳修和苏轼主持中央政府会试、爱才惜才的故事,为朝廷网罗天下英才。

徐树庸想效仿的故事,是北宋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

北宋嘉祐元年(1056),宋朝中央政府在京城开封举行会试,主考官是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欧阳修提倡平实的文风,他的学生曾巩深得他的教诲和赏识。

曾巩也参加了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巧的是,时年二十一岁的苏轼,也怀着一腔抱负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在这场考试中,苏轼上交考卷的文章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欧阳修在阅读这份试卷时,对文章语言质朴、如行云流水的风格和深邃的立意大为赞赏,认定这份试卷的考生一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

文章虽好,但因考生是自己的学生,为了避免别人议论自己对学生有特殊的关照之处,欧阳修违心地把这份试卷判为第二名。后来拆开试卷密封线一看,考生的姓名居然是苏轼,欧阳修长叹不己。

还有一件事,虽不见正史,但在明朝人胡俨所著的《胡氏杂说》中,记载了苏轼当主考官时的一段故事。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地一个读书人叫李方叔,很同情苏轼的遭遇,常去探访,两人结为至交。后来苏轼被皇帝召回汴京,仍与李方叔书信往来,亲密如前。

宋元祐中,苏轼负责京城会试,李方叔也参加了。开考前几天,苏轼写了一封信让儿子苏叔党送给李方叔。不巧李方叔外出,李方叔的仆人就代收了信函,放置在茶几上。

随后不久,章惇的儿子章持和章援来访李方叔,李方叔仍然未归。章持和章援随手从茶几上拆阅书简,是《刘向优于扬雄论》两篇文章。章氏兄弟猜想其中必有玄密之处,悄悄地将书简带回家中,仔细研读。

不久,科举考试开始,试题果然是《刘向优于扬雄论》。发榜时,章援高中第一名,章持中第十名,李方叔竟然榜上无名。李方叔的母亲叹息说:“苏公知贡举,而吾儿竟不第,命也。”

苏轼初以为第一名必为李方叔,后来得知是章援时,不禁大为惋惜,还寄诗给李方叔,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道:“平生浪说古战场,遇镜空迷日五色。”这则故事虽然说主考官苏轼有泄露考题之罪,但也说明了他奖掖后进的心情。

这两则故事徐树庸是烂熟于心的。他也是太欣赏此人了,想利用自己负责这次乡试的机会,给朝廷网罗襄城这位人才。他知道此人的诗好,但不知他的应试文章写得怎么样。

为了寻个万全之策,《古氾城志》记载,徐树庸“欲以西田领觧额,预走书,仿苏玉局李方叔故事”。

“西田”是此人的字。“觧额”,也就是觧元,是第二名的意思。“预走书”,大概就是效仿苏轼的做法,提前给此人写了一封信,泄露了试题。“苏玉局”,是苏轼的又一个雅号,因为苏轼曾管理过一个叫玉局观的佛寺,人送雅号“苏玉局”。

徐树庸为了能让襄城此人中举,可以说是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但此人却是和李方叔同样的命运不济,不知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亦或是此人做八股文的本领太差,阅卷完毕后,徐树庸在拆开密封条的被录取为举人的卷子里,却怎么也找不到署有此人名字的试卷。

康熙五十六年(1717),又是河南乡试的年份,翰林院检讨官张玢被朝廷委派为河南省的典试官。此人又参加了这次考试,不幸的是再次落第。

提督河南学政的刘师恕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非常不满。他找到此人的应考试卷,阅读后,觉得这样的文章绝对不应该被排斥在举人之外。

他也是一时火起,手持此人的试卷,找到张玢办公的地方,愤愤地对张玢说:“这样的好文章,难道也应该是在摒弃之列吗?”并把试卷摔在张玢面前的桌子上,拂袖而去。因为此事,刘师恕和张玢二人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和矛盾。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三年一次的乡试如期进行。这一年,此人已经四十八岁了,屡试屡败的他并不气馁,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再次走进考场。这次乡试,主、副考官分别是翰林院侍讲蔡挺、编修吴应棻。

吴应棻是康熙五十四年中的进士,也是一个诗词大家,史书称其博通诗、词、古文,工书法,善画墨竹,兼作竹石小景。此时,此人的诗作已臻于成熟,誉满中州,吴应棻也是非常的佩服。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此人终于中了举人,名字排在第六十四位。发榜之日,蔡挺、吴应棻看到此人的名字,感叹嘘吁了良久。

但这已是此人功名的顶峰了。当时人们认为,这以后应该是此人龙腾虎跃、驰骋天下的时候了。可是他多次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又是屡试屡败,始终无缘进士的功名……

此人,就是被誉“贯穿百氏、自名一家”的万邦荣。

万邦荣(1673——1740),字仁伯,号西田,河南襄城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博学能文,尤长于诗。雍正间授明史馆纂修,其后被聘修《河南通志》,乾隆间官山东莘县知县,莅任三月而卒。著有《红崖草堂诗集》十二卷。刘青芝所著《古氾城志》和新编首届《襄城县志》有传。

万邦荣的形象长得不怎样帅气,身材也称不上魁梧高大。《古氾城志》记载,万邦荣“貌寢”“身不满五尺”。“貌寢”就是容貌丑恶,“身不满五尺”在古代应该算是比较矮小的了。但他却天性聪颖,博闻强记,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

十五岁那年,万邦荣进入县学,成为一名官学学生。自此以后,他更加发愤苦读、博览群书,凡是能够寻找到的书籍,都要认真研读,决不遗漏。尤其是对于历代诗歌,表现出了特别的喜爱。更深夜静时,左邻右舍往往能听到他朗诵诗词的铿锵声音。

读诗之余,万邦荣也尝试着作诗,起初是模仿历代诗人的诗句和风格,进行摹写。等到读完了所能找到的历代诗人的作品,把他们的诗作尝试着摹写过后,万邦荣诗的风格已独成一家了,即所谓“贯穿百氏、自名一家”。当然,他在青年时期显露出来诗人的气质和天赋,而终其一生才达到了“自名一家”的境界。

万邦荣一生以诗名扬天下,并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他的仕途却是坎坷跌宕。

康熙四十四年(1705),汤右曾提督河南学政。这一年,万邦荣三十二岁,已经补博士弟子有十七年了。汤右曾也擅长写诗,万邦荣在诗坛已露锋芒,引起了他的注意。

汤右曾曾邀请万邦荣到自己的衙署中,给万邦荣出题目,让他现场作诗。万邦荣挥笔而就,汤右曾看后大为惊叹,对万邦荣才思敏捷、构思奇巧、用句典雅赞赏不己,给了万邦荣很高的奖赏。

其后不久,刘师恕接替汤右曾提督河南学政。刘师恕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后官至贵州布政使、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在工作交接之际,汤右曾特别向刘师恕推荐了万邦荣。

刘师恕接手河南学政工作之后,也寻找机会,对万邦荣进行了一次非正规面试。万邦荣的考试成绩也引起了刘师恕的高度关注,顿生惜才爱才之心,但万邦荣的科举之路实在过于曲折(本文开篇已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雍正初年(1723年以后),当年主持河南乡试并录取了万邦荣的主考官蔡挺,进了朝廷的内阁。蔡挺欣赏万邦荣的才华,推荐他到史馆协助编纂《明史》。

万邦荣被分派负责撰写明朝嘉靖、万历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的人物传记。这两位皇帝都是在位时间特别长久的皇帝,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万历皇帝在位四十七年,加上中间隆庆皇帝短暂的六年,加起来共九十八年,占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时间长,需要立传的人物也就多。万邦荣阅读史馆中所存大量史料,旁征博引,认真地辨别斟酌,去伪存真,删繁就简,通过短小精悍的传记,把一个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功过是非写得清清楚楚。

万邦荣在史馆编纂《明史》三年,共完成“明史列传”五册。其中历史上著名的、有很大社会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海瑞、张居正等人的传记,就出自万邦荣之手。他的襄城同乡、明代“襄半朝”代表人物之一辛自修的传记也出自他手。

当初,万邦荣是通过蔡挺推荐进入史馆的。当时,雍正帝继位,蔡挺受宠,执柄国政。蔡挺又很欣赏万邦荣,其本意是让他暂时在史馆显露才华,以后慢慢给雍正帝推荐,提携他进入仕途。

可没过多久,蔡挺本人失去信任,被削职返归家里。万邦荣也就成了一棵无根的浮萍,飘零在史馆之中。三年之后,万邦荣向史馆编纂官请了长假,返回襄城故里。

乾隆四年(1739),《明史》的修纂任务已全部完成,并且在这一年刻版印刷,颁布于世,形成了殿本《明史》。

朝廷要表彰纂修《明史》的有功人员,万邦荣以才华出众、学问超群、纂修传记行文严谨被朝廷任命为山东莘县知县。这一年,万邦荣已经六十七岁了。

万邦荣和“中州六刘”之中的刘青藜、刘青芝兄弟交好。他们都喜好为诗,又是同乡,所以万邦荣常将诗作交给刘青藜、刘青芝兄弟品评。

刘青藜序《红崖草堂诗集》时提到,康熙三十七年(1698),万邦荣“以所为诗数十篇质余,措意铸辞,勃勃然有英气。以鲜所师承,颇有未尽善者,因举古今源流正变得失离合之故,以相启发,而往复尽其致。”

万邦荣得到刘青藜指点后,“欣然动色”,谈论很久方才离去。其后万邦荣每有新诗,必向刘青藜请教,“岁时往还,殆无虚日”。

刘青藜在京期间,万邦荣还“还数数以诗相寄”。在刘青藜的指点下,万邦荣的诗“益多且工”。

康熙四十六年(1707),刘青藜归里,常与万邦荣等人杯酒酬唱,《高阳山人诗集》第十九卷和第二十卷中与万邦荣的酬唱赠答之作就有二十四首之多。

康熙四十八年(1709),刘青藜去世,万邦荣哀痛不已,其《哭刘翰林太乙八首》情深词切,倾诉了二人自康熙三十七年开始的十年师友之情,伤怀挚友的英年早逝,并表达了要替刘青藜照顾遗孤与年迈老母的心意,足见友情之笃。

万邦荣和编纂《古氾城志》的刘青芝也是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朋友。刘青芝对万邦荣十分了解,在万邦荣到山东莘县任职之前,两人在襄城倾心交谈了很长时间。

刘青芝这样评价万邦荣:

西田少负经济材,思有所建白,树勋业于天下,乃屡试屡蹶,不得一当。名公巨卿一见每折节交,及事荐扬,多龃龉。今以垂老之年,小试百里。其间阻抑束缚牵制,使不获有所施设,又不知何如。呜呼,岂非其命也。然心中耿耿自信者固在,慷慨而就功名者不能忘。更深烛跋,每与余谈蒞政临民,辄扬眉鼓掌,思尽反俗吏之为,曰:“但得归去日,老妇携稚子,挽车而泣于道旁,吾愿足矣。”噫!丰于才而蔷于遇,身已老而志弥壮。如斯人者,岂易得哉?

刘青芝编纂《古氾城志》,万邦荣还健在。按照编纂志书的惯例,是不能为生者立传的。盖棺定论,这是规矩。但万邦荣对刘青芝说:“假如你死了,还有哪个人能如此详细了解我呢?”刘青芝为这种友谊所感动,遂一改修志常例,为万邦荣撰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人物传记,录入《古氾城志》中。其后不久,万邦荣病逝。

万邦荣具备诗人的品质。他清高孤傲,成名后,许多达官显贵都愿与他交往。他家中贫困,却从来没有以私事相求。他对天下国事民事,胸中泾渭分明,每议论起来,慷慨激昂,如江河之水溃堤东流,虽有万钧之力,也不能阻拦。

刘青芝曾赠给万邦荣一首诗,诗中有“阮籍唐衢骨已朽,独留幽愤填尔胸”之句。阮籍是魏晋时期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最著名的就是用青白眼看人。唐衢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屡应进士试不第,所作诗意多伤感,读别人诗文至悲叹者,必弃书而哭,当时有“唐衢善哭”之说。

万邦荣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成为了能在清朝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收入《红崖草堂诗集》,并刻版印刷。

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晚年编辑清代诗歌总集,收入了整个清代6100多位诗人的诗作27000余首,被定名为《清诗汇》。万邦荣至少有九篇作品被收入其中。有清一代,襄城仅此一人。

万邦荣的诗歌中,知名度最高的是一首《偶感》。诗中写道:

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

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

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

卧龙思复汉,赉志何曾申。

这首《偶感》诗,感叹时势造英雄。“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后成为了诗词名句。其大意是:何必去计较成败呢?英雄自有真诚的追求。“真”指真诚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追求真理,英雄自应有不怕失败、不怕牺牲的精神。

另外,万邦荣还写有一首《偶感》。诗中写道:

世无名与宦,人心皆太古。

世无轮与蹄,人皆守乡土。

造物凿混沌,驱人投网罟。

谁能翔天外,远随黄鹄举。

这一首《偶感》诗与上一首明显不同,诗中流露出了万邦荣对社会人生的迷惘和无奈。这也符合他一生仕途坎坷的境遇和命运多舛的心态。

万邦荣的代表诗作还有《东轩》《自尉氏至许州道中》《西山杂兴两首》《商酒务谒程子祠》《清江曲》等。分别编录如下:

东轩

乱编堆竹榻,独树守柴关。

屋破红留日,垣低碧见山。

秋深园菊老,雨后野云闲。

无复人来往,苔痕满地斑。

自尉氏至许州道中

路近高阳里,家山见一痕。

行人争落日,疲马恋孤村。

堡上风掀屋,人家叶拥门。

西湖寻故友,聊自慰羁魂。

商酒务谒程子祠

酒务留遗迹,祠堂对远峰。

官卑聊自效,道大竟谁容。

遗像春风在,闲庭花雨浓。

游杨真有幸,函丈日相从。

程子就是北宋的理学大家程颢。他曾监汝州酒税,驻节于商酒务。公干之余,精研儒家经典,并广收弟子,讲学不辍。程颢去世后,商酒务的百姓为表达对他人格和学术的崇尚,缅怀其监汝州酒税的累累政绩,建祠纪念。

西山杂兴两首

无奈中峰未可攀,

新泥阻我倚柴关。

春深芳草绿千里,

云断斜阳红半山。

燕舞蹁跹陂水上,

蝶飞出没菜花间。

年年风物堪人赏,

不道潜消镜里颜。

远扣禅扉暮始还,

痕留芒履露斑斑。

云随野客同归岫,

花逐流泉乱出山。

寂历烟村孤犬吠,

萧条祠宇老僧闲。

开缸独酌庭梧下,

明月无言过碧湾。

清江曲

霜清露白秋水浅,

几点寒山翠黛远。

斜阳两岸悄无人,

芦狄萧萧芙蓉晚。

欸乃中流摇浆去,

烟波渺渺知何处。

沽酒江楼醉初醒,

新月已生乌桕树。

阅读和欣赏万邦荣的诗作,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有的如霓裳羽衣般清新,有的却如从悠远的历史深处传来的一声深沉的叹息。其中有几许无奈,也有几许怨愤,似乎还有一丝丝哀伤。如果用语言去评价,只能是苍白的败笔。对于他的诗,也许只有怀着同样心境的人,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慢慢地去用心品评,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滋味。

2019年11月15、16日

【作者简介】窦永革,男,汉族,1967年4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理事、襄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襄城县诗词学会秘书长、襄城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业余创作20多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出版有散文集《漂浮在汝水上的心灵》,部分作品被转载收录、获奖评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老家许昌”原创图片库,图片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生儿取名:品一品三字经中哲理丰富、鹏程万里的好名字

新生儿取名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琅琅上口,当然好听、有寓意也很重要。《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之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而且其短小精悍的语言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涵盖了“仁、义、诚、敬、孝”等多个方面,非常适合作为宝宝取名的参考。

今天江南易林就从《三字经》中挑选了一些哲理丰富、鹏程万里的新生宝宝的好名字,家长朋友们请阅读下文,和江南易林一起品一品《三字经》中的美名吧!

映如

出处:如囊萤,如映雪-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囊萤映雪是我们所熟知的成语,此句三字经赞扬了孙康、车胤勤奋求学的精神和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求学态度。“映”本义指照,引申为映衬、闪烁。“如”本义是顺从,引申为像、如同。“映如”指希望宝宝能够如同孙康、车胤一样好学上进。江南易林认为“映如”是一个鹏程万里的好名字,寓意宝宝珠辉玉映、生活如意。

冬秋

出处:曰春夏,曰秋冬-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四时季节循环往复、不断变化、生生不息。冬季冰雪纯洁,寓意宝宝心灵纯洁透彻。秋季秋高气爽、五谷丰登,寓意宝宝生活富足、吉祥如意。江南易林认为“冬秋”是一个哲理丰富的好名字,寓意生生不息、朝气蓬勃,以“冬秋”为名,寓意宝宝春花秋月、冬暖夏凉。

星月

出处:三光者,日月星-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三光指的是日光、月光、星光。人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知识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星”是指夜晚繁星,繁星闪耀,寓意宝宝未来杰出不凡。“月”指月亮、月光,月光温柔清亮,寓意宝宝纯洁本真。江南易林认为“星月”是一个含义满满的女孩名,寓意宝宝皎如日星、面如满月。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广超

出处:舆图广,超前代-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广”指广阔、广大,“超”指超越、杰出。“广超”是一个气概不凡、卓然杰出的男孩名,江南易林认为以“广超”为名,寓意宝宝见多识广、超凡脱俗。

嵩恒

出处:曰岱华,嵩恒衡-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嵩”指嵩山,本义山上有山,引申为高山,寓意宝宝志向远大、前程高远。“恒”指恒山,本义上弦月逐渐盈满,引申为持之以恒。江南易林认为“嵩恒”适合作为男孩名,寓意宝宝志如嵩恒、鹏程万里。

泽致

出处:上致君,下泽民-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青春年少时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才能发挥所长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上而言,能为国君效力,对下而言,能够为百姓谋福利。“泽”指雨露润泽,“致”指到达、完成。“泽致”作为宝宝名字,指出了青春好学、报效祖国、惠至人民的重要性,以“泽致”为名,寓意宝宝深仁厚泽、逸韵高致。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习远

出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人先天具有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比较接近,而后天的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相互之间差异甚大。“习”指行为习惯,也指学习认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可以让宝宝保持纯真善良的率性品德和学识修养。江南易林认为“习远”是一个寓意深远的宝宝名,寓意宝宝学习勤奋、志向远大。

思宜

出处:尔小生,宜早思-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我们年纪轻轻,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此句启示我们从小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思”意为读书学习,“宜”指适宜、应该,引申为美善。江南易林认为“思宜”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宝宝名,寓意宝宝才思敏捷、动静相宜。

仕勤

出处:彼既仕,学且勤-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勤奋努力不可以中途终止,活到老、学到老。“仕”指做官,引申为事业,寓意宝宝事业有成。“勤”指勤勉努力,寓意宝宝勤奋好学。江南易林认为“仕勤”是一个前途远大的男宝宝名字,寓意宝宝仕途青云、勤学多思。

书易

出处:诗书易,礼春秋-三字经全文-三字经

这六个字说的是儒家经典六经。我们应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增长自己的学识与胆识,传承良好的传统美德。“书”指书籍、知识,“易”指易经、周易,也有容易的意思。江南易林认为“书易”适合作为宝宝名,寓意宝宝饱读诗书、平易谦逊。

《三字经》短小易懂,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家长朋友们为宝宝取一个出自《三字经》中 的好名字,让宝宝受其文化熏陶,成长为内外兼修的出色人才,志在千里、鹏程万里!

你对起名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交流。

作者:piikee | 分类:八字起名 | 浏览:40 | 评论:0